时间:2020年05月15日 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
引言: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基础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部正在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准备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教育系统迅速行动,开启了全国范围的线上教学。这是一个创举,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奇迹。那么,全国大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在后疫情及疫情后时代,有哪些新举措新部署,以更好地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既定目标?本端抢鲜为读者播发专访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的内容。
雷朝滋强调:“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超大规模在线教育并平稳实施,有赖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更是政府、学校、教育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应该把握好‘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在线教育发展的生态建设。”
在线教育有力支撑了决战决胜大局的稳定
在线学习:先请您谈谈,为应对突发疫情,教育部科技司重点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雷朝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教育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教育部科技司积极行动,组织高等学校迅速开展应急攻关,部署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有序开展。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会同有关司局,积极汇聚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总体部署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停课不停学”工作。2月6日和3月6日,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先后印发了《365体育投注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和《365体育投注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保障网络安全平稳运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支持线上教学顺利展开。
二是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的统筹协调。第一时间与湖北教育厅及武汉市教育局进行了沟通联系,了解在线教学实施情况,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并积极提供支持。向各地广泛征集“停课不停学”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建议,对各地开展线上教学的部署和安排进行了摸底,了解了实施效果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汇总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的云服务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协调有关企业对国家平台和提出需求的7个省级平台给予了重点保障。
三是积极争取通信部门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协调工信部共同做好学校和各级平台网络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协调电信运营商和有关企业,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网络带宽、云服务能力、免费手机流量等服务保障。组织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从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工具软件等方面汇聚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免费提供给地方使用,95家企业积极响应,37家企业完成接入体系。
四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开密切合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学习经验交流机制成员,多次参与在线研讨,介绍中国教育系统应对疫情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做法,为各国“停课不停学”提供中国方案,并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组织专家团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布了《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学校关闭期间学生居家主动学习指南:如何提升自主学习技能》,助力形成以“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新型教育形态。
在线学习:在疫情面前,全国大中小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坦然应对,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此,您有怎样的评价?
雷朝滋: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超大规模在线教育,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从全球范围来看亦属首次。这有赖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更是政府、学校、教育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全国各地各校迅速行动,积极拓展教学途径,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在线教育。总体上看,在线教学顺利推进,各地逐步从初期的紧张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方法和节奏,实现了平稳实施。在线教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临危受命”,体现出强大的支撑力,在确保各地学校防疫、教学两不误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有力支撑了全国抗“疫”决战决胜大局的稳定。
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育,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经受了实践检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在线教育更加受到社会关注,“互联网+教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既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也要抓住机遇谋划教育的未来发展,思考如何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与信息社会和现代化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大规模在线教学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线学习:这次在线教学,对于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而言,有怎样的价值?
雷朝滋: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在国内外均无先例,不仅有效抵御了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还将给中国教育变革留下新的基因,搭建新的起点。客观上提升了各界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促进教育理念变革。在线教育与面授教育有本质区别,理念、方法、条件和管理都有显著不同,从面授教育到在线教育的发展不是同赛道上的加速,而是不同赛道上的变革,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了任何一次教育教学改革,这是一次教育的历史性、系统性变革。在疫情的驱动下,客观上加速了学校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也促进社会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引发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推动疫情后学校教育进一步向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转型。
二是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线教育可以高效集聚社会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尽管此次“停课不停学”出现了一些地处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上网不方便等问题,但可以通过适当措施得到解决。总体而言,大规模在线教学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于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有助于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在线教育正深刻改变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学习者将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在线教育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延伸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伴随性的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分析,有助于实现过程化教学评价,从而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倾向,实现精准及时的学习干预。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赋能,可以有效改变教与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四是有助于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终端应用等优势,能满足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教育需求。开放、共享、泛在的特点将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更有利于满足企业、社会、社区不同组织的学习需要;如果结合适当的国家资历框架和成果认证机制,可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顺畅衔接,构筑适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和立交桥。
暴露的问题为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
在线学习: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有哪些不足或者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雷朝滋:在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验过程中,教育部积极应变,各地方闻令而动、协同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我们也看到,本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科技司先后启动了针对各教育阶段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开展情况研究的课题,组织有关优势高校和专业科研力量开展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在线教育存在信息技术条件保障不足、师生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教学模式相对僵化,教学效果有待改进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线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模式创新不足。目前,很多教师仍处于简单照搬线下教学模式的认知和实践中,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模式开展在线直播教学。据调研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主要以直播课堂和网络实时互动实施教学;只有很少的教师开展在线翻转课堂、尝试跨学科主题探究性学习。教学内容总体上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生命教育、劳动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等只占很少一部分,这说明在线教学的教学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创新还有待持续加强。
二是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在线教学效果仍需提升。尽管总体上在线教学进展顺利,但大部分老师认为其效果还是弱于传统课堂教学。事实上,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如果将传统教学比喻为舞台剧,那么信息化教学就相当于声光电手段齐备的“大片”,应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是,目前教师从主演到导演的转型还不彻底,在线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师生、家长的预期还有差距,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是信息技术保障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网速慢”“卡顿”成为在线教学的制约因素,疫情特殊情况下信息技术条件保障不足,成为此次开展在线教学的一大瓶颈。虽然全国大多数地区已实现网络覆盖,但仍有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原因,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具备终端学习条件;同时,部分教学平台的负载能力较弱,难以支持大规模网络并发请求。
四是家校共育尚未形成合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仍显不足。从在线教学的现实挑战来看,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带来的干扰和障碍是开展在线教学最大的挑战,家长陪同的程度越高,在线学习效果越好,这客观上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较易出现学习倦怠、兴趣不高和参与度低、容易受环境影响等情况,在线教学对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其认识不足,我们在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方面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尚需一定的时间。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次实践,暴露了我们前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这为未来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明确了重点方向。
未来教育将呈现出四个新特征
在线学习:通过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您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雷朝滋:通过线上教学,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基于网络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新型教育组织方式。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系统各要素的重组,正在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逐步形成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教育系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是正在触发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亟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更重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的内容将得到加强,推行跨学科内容整合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能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支撑手段,支持形成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与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将得以有效解决。
二是全面推动教育评价方式创新。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助力克服传统教育评价难以采集学习行为、收集评价依据和评价信息单一化、片段化的问题,将情感、态度、心理等非知识类数据纳入评价依据,使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智能终端能够更加方便实现管理者、教师、家长、同学等多主体参与评价。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将从模糊走向精准、从结果性转向过程性,大数据支持对个体成长的纵向追踪,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学业和身心成长轨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是显著促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力量,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全体系、全流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专业性、过程的高效性、服务的精准性,推动学校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使师生能够享受更加贴心和便捷的服务,满足师生个性化的需求,可有效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迫切需要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触发教师角色的快速转型,大批教师将从繁重、重复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教学场景中,技术将可以承担365体育投注知识传授方面的工作,教师的重心将365体育投注地转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干预、人格塑造等方面。教师的能力标准将被重新定义,教师的职业要求将全面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在线学习:不仅仅是中国,国外的学校也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您认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将向怎样的趋势演变,未来教育将呈现出哪些特征?
雷朝滋:我不是教育专家,没有能力去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只能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此次疫情期间,很多国家都组织开展了线上教学。面向未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正驱动教育结构性的变革创新,开辟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新境界。疫情过后,因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未来教育必定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协同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并将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特征:
一是教育改革创新将注入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的新动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蓬勃发展,时代前进的步伐正有力地带动着教育改革创新。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的理念将深入影响到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引发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等的系统性变革。智能技术不应单纯被视为一种工具,它还是推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和现实路径。
二是教育科学研究将进入交叉融合、集智创新的新阶段。智能时代,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结合起来,把理论、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融入我国自身的文化特点,集智创新,共建共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
三是教育发展目标将聚焦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新标准。智能时代,知识的获取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将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教育的发展将使知识的创造更加普及。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智能教育的普惠性,智能技术应当成为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不应使智能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四是教育治理体系将面临社会伦理、数据安全的新挑战。智能时代,将伴随着大量数据和算法的产生,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界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伦理、法律及安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进一步明确理念规范,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保障数据安全和算法公平,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教育信息化要重点关注六个方面
在线学习:在后疫情及疫情后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既定目标?
雷朝滋:在后疫情及疫情后时代,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广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个性化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越来越不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未来的教育,会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达成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应该坚决避免疫情过后恢复如常、一切照旧的情况,采取多方面措施切实推进混合教学、在线教学常态化,以此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二是将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放在优先位置,让在线教学、混合教学成为教师教学自觉运用的策略。突发性的在线教学要求,让不少新手老师“慌了神”,也让在传统课堂上经验丰富的教师感到有些不太适应。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素养,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操作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和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等。要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推动落实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融合课程,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三是探索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创新,尝试智能技术支撑的重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评价可以让家长、同学等365体育投注主体参与,有效开展互动性评价,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尝试以信息技术支撑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尝试采用机考等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助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问题,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人格发展等多维度综合性测评,将评价数据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实现过程化评价与结果化评价相结合,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效能。
四是改善提升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泛在交互的智能化教与学环境。不能因为疫情期间出现网络瓶颈,就在疫情之后对基础设施进行过度投入,但应针对此次暴露的问题进行适度改善提升。科学规划推动教育专网建设,强化网络承载能力和数据运算能力。加快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全覆盖,创设虚实统一、人技结合的一体化空间教学环境,提供泛在开放、沉浸交互的教学体验。注重对优质在线教学平台的重点扶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在线教学平台,树立行业典范,引领在线教学平台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
五是坚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对在线教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质量评价、服务支持、教师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体系和技术能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学校等各方加强合作,优化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体系。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汇聚优质学科资源和研究力量,跟踪国外最新进展情况,挖掘国内现实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研究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
六是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构建适应未来教育的体制机制。在线教育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应该把握好“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在线教育发展的生态建设。既抓技术创新与教育教学融合,也抓推广应用与政策机制改革,推动我国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推广“学分银行”制度,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构建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转换和资历认证的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快速沟通和无缝衔接。
在线学习:教育部相继发布了《365体育投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365体育投注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此文件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性?对于在线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教育部有怎样的指导思想?教育部还将出台哪些新举措,以推动在线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
雷朝滋:《365体育投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重在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机制,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365体育投注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重在引导和规范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应用,为广大师生营造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学习环境。两者的目标对象有所不同,前者面向校外培训机构,后者为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但两者的核心目标均是规范市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促进在线教育健康、规范、有序发展,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了《365体育投注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增加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要始终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不断创新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用好,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良好局面。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基础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部正在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准备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将对在线教育发展进一步规范、引导与激励,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丰富我国教育的服务供给模式,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文/《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 李桂云
《在线学习》杂志主笔 刘增辉
上一条: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
下一条:人才培养与交流
【关闭】
鲁ICP备05017419号-1 鲁ICP备05017419号-1